全国104城市重度雾霾覆盖近半国土 空气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|
浏览次数:2098 发布时间:2013/12/10 |
最近一周以来,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,已陆续有25个省份、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,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指出,大气治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全社会大力投入、长期投入,全面防治空气污染。
专家解析:冷高压入海“变性”造就雾霾
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恒德说,这次大范围雾霾,根据污染特征和形成的气象条件,可定义为“静稳型重污染天气”。所谓“静”,即地面风速很小;“稳”,大气中温度、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态势――即“大气层结”趋于稳定,有时表现为逆温。
11月26日至28日,中东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首次寒潮天气过程。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说,随着冷高压进入东部海域,中东部地区受变性高压控制,气压变得相对均匀,大气层结逐渐稳定。这导致近地层水平风及垂直运动减弱,污染物和水汽难以扩散。
雪上加霜的是,这段时间,中东部地区,尤其是华东地区,近地层原本偏弱的北风,却转变为从海上而来的偏南风,湿度增加,为雾霾形成创造条件;另外,11月中旬,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冬季燃煤采暖,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,这些污染物部分随寒潮南下,又在华北中南部、黄淮东部、江淮、江南东北部等地沉聚。
环保专家:排污仍是根本原因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认为:由于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风小、空气湿润,导致不少地方被雾霾笼罩。从月初到目前,在东部和南方大部地区,都满足了“静稳天气”的条件。风力较小且近地面层的湿度较大,不利空气中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,另外由于近地面层的湿度比较大,在夜间和早晨,雾气比较容易形成。如果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,容易导致出现范围较大的雾和霾的天气。
但也有专家认为,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,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,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。专家分析称,除了静稳天气以及空气湿度相对饱和之外,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、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也是此次南方严重雾霾天气的“元凶”。
至于如何“治本”,长期研究大气污染的南京大学教授刘红年说,在确保经济运行平稳的前提下,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、能源结构调整。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谭晓光也表示,治理雾霾要考虑两个方面:一是要把已有的高污染工业排放量降下来,二是今后在上新项目时,都要做事先的评估。
来源于:中国化工仪器网 |